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市工作

大姚县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7-22    作者:    点击:[]次



大姚县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等战略机遇,始终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目标,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切入点,因村施策,精准扶贫产业,依托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壮大农村经济实体。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至“十三五”末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市场得到了全面繁荣发展。

一、城乡市场运行的主要情况

(一)城乡经济实体规模扩大,市场主体趋于多元化。2020年末,全县有在册个体工商户10370户,其中商贸流通的个体工商户9474户比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的7108户增2366户。吸纳从业人员14112人,比四经普时期的10127人增3985人;有在册私营企业3225家,其中商贸流通私营企业2646家,比四经普时期的1073家净增1261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3家,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29个。城乡市场出现了独资、股份合作、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民营实体已成为连贯城乡商贸流通业的主体。

(二)商贸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县、乡、村商品流通通初步形成网络化。2020年末,全县有日用品店13566家,比四经普期间的10552家净增3014家,农资店136家,比四经普时的88家净增48家,农资配送中心6个。目前农家商店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2%。商贸流通领域就业人数近2万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商贸流通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已建立起了商品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购物环境和条件,农家店已成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一大亮点,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向农村延伸,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安全、便捷、实惠消费,扩大流通企业商品销售,拉动农村消费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有效搭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不断完善。随着网络运营的全覆盖和物流配送等行业的健全完善,电子商务业已成为当前城乡市场商贸服务流通行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占据市场份额。一是建立大姚县仓储物流分拨中心。整合全县邮政、韵达等物流企业入驻,实现统一仓储、统一分拨,以县级仓储物流分拨中心为枢纽,乡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快递收发、农产品集散为支点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快递服务乡镇覆盖率达100%,由大姚优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牵头建立县乡村物流渠道,整合配送车辆资源,定时、定班、定点开展物流配送,县级物流仓储中心至村级网点配送时间压缩至2日内,配送效率极大提高;二是构建培训孵化体系,强化电商人才培养。制定《大姚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企业孵化程序》《大姚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孵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完善电商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按照《大姚县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及运营方案》规范和要求,扎实开展电子商务人员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电子商务培训活动109场493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44人次。目前累计孵化出百万销售额企业16户,千万销售额企业4户,跨境电商企业2户,带动传统企业电商销售9户;三是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已具备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电商咨询、培训孵化、美工策划、商品定位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完善,作用发挥充分,累计服务企业60余户,入驻电子商务企业45家。依托原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卖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普惠金融服务等融合发展,建成12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8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2个乡镇站点覆盖率达100%,129个行政村站点覆盖率达71.32%,77个贫困行政村站点覆盖率达100%。县、乡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项目投入运营以来,至2020年末92个乡村服务站点实现销售额2500余万元,外销核桃、花椒、松子、土豆、芒果、青蚕豆、蜂蜜、大蒜等近1100吨,带动就业400多人,每个月产值均在1.3万元以上,且处于一个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

(四)产业支撑效应凸显,农村市场动能充盈。逐步适应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推动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深入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工作,持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整合全县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一是培强做大蚕桑、核桃、花椒等绿色种植业。2020年末全县已发展蚕桑种植8.7万亩,蚕茧产量2751吨,产值11000余万元;核桃种植面积达164.3万亩,产量达3.9万吨,产值8.1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3923元。现有初具规模的核桃初深加工和商贸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2.37万吨,加工产值达到7.7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一县一业”特色县(核桃),云南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姚核桃)名列榜单;花椒种植面积累计达41.1万亩,产量达3421吨,产值达22567万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1084元。二是引导鼓励支持发展生态养殖业。2020年全县共发展规模养殖场125个,畜禽年存栏规模规模达418497头(只),年出栏规模达741889头(只),其中肉牛出栏规模达2144头,生猪出栏规模达93071头,羊出栏规模达8374只,鸡出栏规模达60余万只。生猪规模养殖户61户,年出栏生猪45562头,有生猪一般养殖户176户,年出栏生猪19862头。2020年末生态养殖畜牧业产值156000余万元,畜产品除满足本县需求外,全年县外流通达86000余头。2020年年内肉类总产量2.3万 吨,禽蛋产量0.06万 吨,水产品产量2698 吨。畜牧产业产值达158137 万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2733.8元,占家庭总收入的 16.3 %。三是抢抓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战略机遇深入实施精准产业扶贫。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持续多年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实施精准产业扶持并取得较大收益,产业增收得到巩固。四是社会保障措施助力农民增收。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获人均转移净收入1558.46元,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9.2%。

)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社会效益不断增大。2020年末我县共有省、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8家,从业人员2774人。2020年实现现价总产值4966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3%;实现销售收入4581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4%;实现利润总额1883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4%;上缴税金(含减免税)433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38.6%;支付劳动者报酬85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8%;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132690户,带动农户增收38654万元。2020年我县2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4007户农产品初加工个体工商户(含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实现现价总产值7846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0 %;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093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0.3%。2020年全县商贸流通领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较“十三五”末净增10.8亿元,年均增长8.5%。其中限额上商贸企业69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占22.6%。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总数比重较“十三五”末增长了近4.1个百分点,已成为我县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载体。工业龙头企业以及批零、住餐、商贸物流、娱乐、居民服务等一系列商贸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营业面积的扩大、经营理念的转变、经营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应用、经营业态的拓展等,引领了全县经济发展的潮流,助推了城乡市场的繁荣。

二、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由于长期缺乏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建设与规划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商贸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城乡各类私营、个体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农村市场的潜力和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首先是农村商贸集市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本地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且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农村集市上真正意义上的美食一条街、电子数码通讯街、鞋帽服饰步行街、小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难以形成。其次是农村集市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符合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商品相对较少,农民很难买到价格适中、功能适用、操作方便的产品。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中心城区市场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城乡统筹发展脱节,以点带面、以城市辐射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还未显现。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自成为新兴业态的电子商务出现以来,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农村商业网点发展比较滞后,电子商务对农村的影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农村集贸市场建筑设施简陋,管理混乱,环境较差,沿街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

(五)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消费能力不足。虽然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484.44元,同比增长7.6%,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过大,消费能力与城镇居民相比明显不足。加之近年来,由于农村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观念相对较强的青壮年消费群体多数进城务工,长住农村的多数为留守老人儿童,消费习惯、消费观念相对落后。

)体制不顺,村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未尽发挥。一是村集体经济的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力度不够,强村经济未达到预期目的。组织部门从2018年以来投入全县各村(社区)强村经济资金共3930万元(含财政投入和各块资金整合)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但因体制不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农村耕地、林地等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产资料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多数地区(村组)农业生产依然是传统的家庭种养模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运用含量较低,土地产出率低,科学种养技术运用较少,成本支出较高,农民增收进度缓慢,村集体经济收入困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性没有充分发挥。通过对全县400余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发现,因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在经营理念和经营需求上的差异和认知程度上的不同,以及管理运作不善等原因,有55%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未发挥任何作用,互助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真正形成。

)对市场需求预期把握不准,生产及投入有盲目和从众心理。我县属典型的农业县,农村农民主要依靠土地产出和种养所得来增加收入,但收入获得存在一个周期问题,亦无法对复杂、动态的市场周期进行分析把控,只能是盲目和从众投入,经常出现种什么什么不值钱,养什么什么亏本,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增收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只能勒紧“钱袋子”压缩消费。

三、对农村市场繁荣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政府要适度引导农村农民适应市场发展规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带建设试点以及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增强畜牧业发展中抵抗畜禽疫病的能力,有效降低农民投入风险。

(二)探索土地寻租产业招商模式,稳定农民收入。要积极抓住当前县内一些地区正在开展的土地“旱”改“水”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政策机遇,认真分析土地利用价值,从切实改善民生根本的问题出发,由政府引导农民土地入股集体寻租、土地招商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用好用活“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农民既可获得土地入股收益,又可长年获得打工收入。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用活强农惠农政策。土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要素,应出台激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物质要素推动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林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与金融支持对接模式,推动产业振兴,确保土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增加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收益。进一步释放强农惠农资金县级统筹自主权,充分发挥强农惠农资金规模效应和撬动效应,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形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良好发展态势。

(四)党建引领振兴乡村人才,繁荣农村市场。“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要素,更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对于各行各业的贡献有目共睹。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和推动,因此,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进一步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在推动农业跨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树立起先进农村人才观,构建农村人才新格局。靠传统农业发展思维模式、靠传统的耕作方式,仅能解决温饱问题,难以推动农村市场繁荣。须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理念,用科学人才观指导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工作新格局,实施农村人才重点工程,大力培养职业农民,挖掘培树乡土拔尖人才,践行人才工作理念,发挥人才兴农富农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步入新时代新局面,推动农村市场新繁荣新发展。

(五)重建重管农村集贸市场,积极宣传引导。县人民政府要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将其列入振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从服务“三农”的宗旨出发,下大力气改善农村集贸市场条件。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寻求合作、多方融资,调动各方面投资农贸市场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市场建设资金来源的渠道。积极争取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方面的立项,积极争取上级扶助资金进行撬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将招商引资与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两相结合起来,创新投资的渠道与形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市场建设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大力吸引民间投资的模式,投资改造、新建集贸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出台相关的改革配套措施,在土地审批、工商登记、财税减免等方面特事特办,解决集贸市场建设过程中在某些环节上“卡壳”的问题。市场建设应引入市场机制,下大力气挖掘市场潜力,提高资金回报率,形成良性循环格局。乡镇人民政府及市场监督管理所一定要明确职责定位,提高服务意识,针对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的脏乱差和假冒伪劣等现象集中开展市场整顿,积极进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卫生意识。在管理市场的同时要积极为广大商贩和农民服务,提供便利、有序、安全、公正的消费市场。

撰稿:大姚县统计局 刘应红

 

上一条:禄丰市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条:武定县统计局党支部被命名为县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