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2016年楚雄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18-0601058 公文目录:统计分析 发文日期:2017-02-27 主 题 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2017-02-27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2016年楚雄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年初以来,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州粮食作物再获丰收、畜禽生产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6.0%;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62.6亿元,增长5.9%。增长速度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0.3、0.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并列第3位。

(二)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

1.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州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88.1万亩,增长0.6%;实现产量126.8万吨,增长1.5%;平均单产增加3.0公斤,增长0.9%。分季来看:夏收粮食实现产量29.8万吨,增长2.7%;秋收粮食实现产量97.0万吨,增长1.2%。粮食生产实现六连增。

2.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种植结构比例由上年的60.5:39.5调整到60:40,效益进一步提高。传统经作油料产量小幅增长1.6%,烤烟产量下降4.3%;新兴经作表现亮眼,水果产量增长5.8%,蔬菜产量增长6.4%,茶叶产量增长6.4%,魔芋产量增长13.3%,鲜切花产量增长25.4%,药材产量增长56.6%。

3.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生态建设、生态保护为重点,我州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植树造林、道路绿化等工作,全年完成造林40.5万亩、育种育苗0.4万亩、植树2989.6万株,绿色楚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林产品生产快速发展,多个县市把食用坚果作为产业来扶持,科学管护、培育培强,带动了核桃、板栗、松子等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全年板栗产量增长9.6%,松子产量增长7.9%,核桃产量增长10.5%。

4.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州年末生猪存栏增长5.2%,当年出栏增长7.8%;牛存栏增长5.3%,出栏增长6.6%;羊存栏增长7.3%,出栏增长7.8%;家禽存栏增长4.3%,出栏增长7.0%。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4.5万吨,增长7.3%;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7.3%。

5.渔业生产健康发展。围绕加快培育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水产品结构,全州渔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9万吨,增长9.8%。

(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为夺取农业好收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据州农业局提供资料,2016年全州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总额34977.7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4049.72万元,省级资金928.06万元。县市级资金为28777.82万元。按年末乡村总人口计算,全州平均投入资金人均185.51元。

(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楚雄调查队提供资料,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81元,增长10.3%,位居全省第4位。

二、立足实际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一)大力发展互联网 农业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行政村光缆覆盖率达100%,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释放消费新需求,建成10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6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南华、元谋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州1456个电子商务销售平台销售各类商品6.7亿元,同比增长3.8倍,其中农特产品占80%以上,网上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16户。

(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68家企业入园;申报认定省级科技示范园35个、省级优质种业基地13个、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3个;申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

(三)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17家企业35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质量认证,1家企业3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全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5户,按照游有看点、吃有美食、购有卖点,着力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结合质量强州战略,楚雄市和大姚县分别创建全国野生菌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大姚核桃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得批准,南华松茸、楚雄牛肝菌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压力较大。受农资价格上涨和劳动力用工成本增加影响,农民的生产投入偏重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由于产出效益相对较低,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压力较大。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带动能力不强;部分合作社缺乏经济实力、组织化程度低,运行不规范;家庭农场缺乏扶持和引导;各方利益联接不完善,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历史欠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加之财政及社会资金投入有限、金融支农担保机制不活,致使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较弱,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竞争力有限。

(四)品牌知名度不高。我州的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大多数产品可能在省内还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有名的就屈指可数,品牌知名范围小不利于农产品的推广销售,也影响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五)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增收。近年来蔬菜、水果、药材、畜禽产品等大都遭遇过价格大起大落,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和劳动力用工成本增加的影响,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夹心层”。

四、几点建议

(一)提升粮食生产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和粮食产能。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实行订单收购、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更多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突出重点人员、重点领域、重点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建立科研创新推广平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强乡村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全覆盖;完善农产品信息和农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四)高度重视品牌农产品的宣传。采取展示会、交流会、推介会、实体广告等宣传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宣传氛围,提高我州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利用品牌效应扩大和促进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市场买卖方式,还要认真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以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扶持为推力,创新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