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2015年楚雄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18-0601127 公文目录:统计分析 发文日期:2016-02-14 主 题 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2016-02-14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2015年楚雄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年初以来,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农”工作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0%。

一、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2亿元,增长6.0%。其中实现种植业产值145.2亿元,林业产值23.7亿元,牧业产值100.1亿元,渔业产值4.2亿元,分别增长3.7%、10.6%、8.1%和9.8%。

(二)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我州继续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地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85.9万亩,增长1.4%,产量达124.9万吨,增长1.6%。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总体平稳、“两增一减”:谷物产量增长1.9%,豆类产量增长2.6%,折粮薯类产量下降4.7%。

(三)蔬果产业较快发展。气候条件较好,为蔬菜、水果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继续成为拉动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22.4万亩,增长6.5%,产量达194.7万吨,增长8.2%;水果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增长10.8%,产量达33.2万吨,增长10.0%。

(四)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我州以增加畜禽存量为重点,采取多项措施发展规模养殖,截至年末规模养殖户达5132户,畜禽存出栏稳步增长,实现肉类总产量46.1万吨,增长9.1%。

(五)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39.8万亩,增长41.5%;林产品采集产量大幅增加,其中核桃产量增长11.4%,松子产量增长10.5%,花椒产量增长8.1%。

(六)渔业生产稳中有升。渔业养殖良性向好发展,全年水产养殖面积达14.5万亩,产量达2.6万吨,增长6.8%。

(七)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全年收入水平迈过8000元大关,达8327元,增长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元。

(八)惠农富农政策强化落实。全年共争取各级资金5.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5亿元,省级资金0.8亿元,州级资金0.3亿元。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科技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九)科技支撑综合能力增强。全年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069.4万元,带动2.4万户受益农户购买各类农机具2.5万台(套),全州农机总动力达287.2万千瓦,增长3.6%;完成农机作业总面积801.7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加大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全年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01人,开展农机技术培训1320场次、培训农机技术人员14.7万人次。

(十)农村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制定出台工作方案,第一批1个整体推进县已完成基础性工作,第二批3个整体推进县及其他县市正有序推进;截至年末全州共流转农村土地24.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11.9%;全面打响精准扶脱贫攻坚,投入资金21.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低。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看涨,种粮收入不如打工收入多,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粮食增收空间有限。

(二)农村青壮劳力流失影响农业生产。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长,收益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每逢农忙季节往往用工紧张,生产压力大。同时,青壮年的大量流失也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多变气候制约了种养效益。水源是种养业的命脉,虽然每年都开挖许多塘堰,但仍不能充分保证农业生产用水,一旦干旱来袭,种养效益就大打折扣。加之农业投入受地方财力限制,与深入推进农业改革的客观要求仍不相适应。

(四)产业化程度不高。能显著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强力主体较少,适度规模经营程度不高,优质产品比重依然很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小规模种养户融资难度大。当下种养成本不断上升,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难以形成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一些农户自备资金不足,主要依靠民间借贷,从金融部门贷款非常困难,而且手续繁琐。

三、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需要常抓不懈。一方面要加大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各项粮补资金发放到位;另一方面要严格管控市场,严厉打击损农行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使用与管理。利用冬闲加大培训,提高素质,科学、合理引导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保证农业用工需求,做到不误农时,确保农业生产用工需要。

(三)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基本条件,只有进一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搞好综合规划,激活民间资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增强灾害抵御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推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积极鼓励、扶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进一步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

(五)加强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三农”工作。落实金融服务“三农”政策,推动银行加大支农助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化解农业生产市场风险。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