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楚雄州2018年1-9月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向好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18-1107025 公文目录:统计分析 发文日期:2018-11-07 主 题 词: 文  号: 成文日期:2020-12-09 发布日期:2018-11-07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楚雄州2018年1-9月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向好



        年初以来,楚雄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规划加速“绿色食品牌”打造,着力促进全州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稳中有进

1—9月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9.2亿元,增长6.2%;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亿元,增长6.2%。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并列全省第2位。

(二)各业发展总体较好

1.秋收作物生产稳步推进,全州秋收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234万亩左右,增长1.1%;预计产量为100万吨左右,增长2.1%;综合平均单产为431公斤左右,增长1.0%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低热河谷地区光热资源优势,有力促进蔬菜生产做大做强。1-9月全州蔬菜种植面积达97.4万亩,增长5.5%;产量(含食用菌)达169.5万吨,增长6.4%

3.畜牧业仍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柱,1-9月全州出栏生猪325.5万头,增长6.5%;出栏牛31.3万头,增长4.5%;出栏羊97.1万只,增长6.2%;出栏家禽1976.6万只,增长5.9%。据州农业局资料,生猪价格从6月开始逐步回升,至6月底回升到盈亏平衡点,目前价格已达13.8/公斤;1-9月全州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405个,新增养殖大户820户;以加快江西正邦集团200万头生猪产业链建设项目为主的标准化规模养猪,目前已在南华、武定、双柏、楚雄开工建设养殖单元25个(每个单元存栏育肥猪1000/年、出栏2000/年,预计年底能建设完成开始饲养育肥猪)。

4.据州林业局资料,以建设绿色楚雄、美丽彝州为目标,全州多措并举开展造林绿化提升工作,1-9月共完成人工造林32.1万亩,增长66.8%;完成幼林抚育60.7万亩,增长13.4%;完成成林抚育20.5万亩,增长1.3倍。

5.据州农业局资料,由于降雨丰沛、蓄水充溢,1-9月全州水产品产量达29570吨,增长20.0%

(三)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1.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彝州大地万千农民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进一步凸显地方特色提高农业产品知名度。如禄丰县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禄丰名优特农产品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展示来自14个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和各乡镇种植大户的农特优产品60余种,充分展示了禄丰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双柏县举办魅力虎乡·丰收双柏特色农特产品评选大赛,以大米、玉米、南瓜、美人椒和魔芋为主的优质农特产品充分展示了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和乡村振兴新面貌;南华县广大农民抓住晴好天气,以抢收成熟水稻、烤烟、玉米、核桃等方式,共同庆祝首个农民丰收节,城乡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2.充分发挥生态、地缘等优势,我州以提升乡村旅游和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为重点,推动乡村旅游与高原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休闲观光等深度融合发展。全州已初步形成“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特色农业型、民族文化型、旅游小镇型”等合理布局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成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6个、州级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7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9家、现代旅游农业庄园12个、农家乐500余户,打造了一批以楚雄紫溪彝村、永仁方山诸葛营、南华咪依噜风情谷、姚安百果园等为典型代表的优秀乡村旅游点;截至9月全州先后有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0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0名“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入选国家旅游局首批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名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据州农业局资料,截至9月末全州大春农作物受灾7.3万亩(610日以来累计发生数),成灾5.1万亩;据州气象台资料,汛期以来全州大部地区降水较多、单点大雨或暴雨频频发生,极易引发山洪、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这些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尤其会对种植业、渔业等的大宗产品稳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二)规模经营发展不快。我州集民族、贫困、高寒、山区于一体,人均耕地较少,土地流转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规模、成建制流转投入农业生产的情形较为稀少。

(三)农民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倾向于到城镇打工或安家常住,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使得现代农业生产理念不断弱化,传统种植习惯和种植方式仍然根深蒂固。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牢固的基础,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各级各部门仍然需要把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作为农业投资的重点方向,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条件,加强耕地整治,加大标准化农田改造力度,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进一步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探索发展流转新模式,建立新型农业产业化联结方式,采用推进土地托管、农机作业托管、整村联耕联种等方式,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带动能力。

(三)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用好用活惠农扶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缓解基层投入压力;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职业素养教育,提高科技人才创新推广能力,加强培养领军型基层干部、生产致富带头人、实用型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创造各种条件留得住能人,广开渠道有的放矢振兴乡村。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