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楚雄州“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核算监测情况分析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21-0303002 公文目录:统计分析 发文日期:2021-03-03 主 题 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2021-03-03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楚雄州“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核算监测情况分析



楚雄州“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核算监测情况分析

【发稿时间:】 2021/2/23 11:25:46 【稿件来源:】楚雄州统计局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各项决策部署,采取强有力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实施“1133”战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楚雄州“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也给全国、全省、全州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在战“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基础上,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趋稳向好。

(一)全州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州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提高,2016至2020年,全州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10.8%、10.2%、9.1%、6.0%,年均增长9.4%;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762.97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1372.16亿元,增加609.19亿元,经济总量(GDP)在全省16州市中排名一直保持在第6位。2018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4.75亿元,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元台阶。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52.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1.93亿元,年均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91.8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45.89亿元,年均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318.2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64.33亿元,年均增长7.8%。

楚雄州201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构成对比表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绝对数

(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绝对数

(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7629660

10.1

13721611

6

9.4

第一产业

1528234

6.1

2619332

5.7

6

第二产业

2918482

11.1

5458943

8.8

12.5

第三产业

3182944

10.9

5643336

3

7.8

(二)经济结构有新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0:38.3:41.7调整为19.1:39.8:41.1,仍然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看,2020年一产比重比2015年下降0.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2015年下降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但优化调整步伐仍显滞后,产业发展实力偏弱。

(三)九大行业持续稳步增长,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劲支撑。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62.4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73.34亿元,年均增长6%;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14.0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36.07亿元,年均增长10.8%;建筑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78.0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10.07亿元,年均增长16.9%;批零住餐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93.2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4.41亿元,年均增长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0.2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4.59亿元,年均增长7.2%;金融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8.1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9.49亿元,年均增长6.9%;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3.9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1.56亿元,年均增长4.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7.6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3.09亿元,年均增长15.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25.0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54亿元,年均增长9%。

(四)县市三次产业发展有新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向好。2015年楚雄市为“二三一”结构,双柏县、姚安县、永仁县、元谋县为“三一二”的产业结构,牟定县、南华县、大姚县、武定县和禄丰县为“三二一”结构。2020年,楚雄市、牟定县、大姚县为“二三一”结构,姚安县为“三一二”的产业结构,其余6个县的产业结构与全州保持一致,均为“三二一”结构。10县市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除楚雄市有所提高外,其余9个县均明显下降,下降最多的双柏县一产占比较2015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除楚雄市有所下降外,其余9个县均明显提高,提高最多的双柏县二产占比较2015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除楚雄市、南华县、武定县有所提高外,其余7个县均明显下降,下降最多的姚安县三产占比较2015年下降了4.3个百分点,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势积极向好。当前我州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快转变的过程中,在目前第三产业处于中低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足的形势下,县域三次产业发展调整中的新变化对于巩固培强全州第二产业的核心地位作用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全州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州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从全州产业内部自身发展来看,尽管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内部发展仍欠平衡。一是与全省、全国相比,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2020年全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9.1:39.8:41.1,虽与2015年相比结构逐步优化,但与全省(14.7:33.8:51.5)和全国(7.7:37.8:54.5)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中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并存,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经济结构优化的进程。

(二)部分行业增速放缓,对经济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五年来,支撑GDP增长的九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升五降,农林牧渔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5年提高5.55个百分点,工业比2015年提高4.72个百分点,建筑业比2015年提高11.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2015年提高4.69个百分点;批零住餐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比2015年下降:13.7、2.31、1.85、0.47、8.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21.37个百分点。三产的6个行业中仅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其他五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是批零住餐业,比2015年下降13.7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恢复仍需发力。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7%,仍未转正,后续增长还需发力。从批发零售来看,全州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6%,其中批发业下降2.7%,餐饮业下降2.5%。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其中住宿业下降4.4%,餐饮业下降5.1%。

(四)县域三次产业发展不充分,活力不足。县域产业发展是全州三次产业发展的基础。2020年我州10县市中,楚雄市、大姚县、武定县和禄丰县4县市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其余6个县经济体量均不足百亿,80亿元以下的县还有3个。经济总量百亿元以上的县比2015年增加了2个,但仍然存在两级分化的情况,县域间发展不均衡。从产业结构看,除楚雄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3%以外,其余9个县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20%,姚安县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虽然比2015年下降5.1个百分点,但比重仍然超过了30%。各县农业生产仍然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份额。县域产业发展不均衡仍然制约了我州三次产业发展。

三、对策建议

推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统筹谋划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已出台扶持政策的落实落地,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坚持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发展、特色化建设、全方位推进,进一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抓好三次产业发展,确保农业要作贡献、工业要挑大梁、消费要挖潜力,狠抓经济增量、盘活经济存量、研判经济变量,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三次产业调整力度,保持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大力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的发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粮食产业,规范畜禽产业,培植花卉苗木产业,依托“云药之乡”,积极推进中草药材种植布局,壮大“农、林、畜”等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冶金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为全州工业经济增添活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拓展新动能成长空间,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减税降费等系列惠企政策落实落地,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内生动力,推动消费水平持续升级。

(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对产业的优化整合,要抓好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补齐短板,一二三产共同发力,促进经济稳步快速回升。通过稳定一产发展,加快二产发展,从而带动三产发展。要重点抓好三产中的批零住餐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积极谋划创造更多消费平台,大力发展“夜经济”,有效延长消费时间,进一步创优环境,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活力。继续开展好各类促销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活动,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控和引导,有序恢复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房地产等行业消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健康养生业,积极拓展信息、休闲、健康、养老、教育、文化、旅游等消费新领域,引导大型实体商业企业提高线上销售比例,鼓励商超、农贸市场等与电商合作,发展无接触少接触特色化末端配送服务,以更优质的服务和供给不断满足未来消费新需求,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夯实消费增长后劲。

(四)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县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市场环境,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法治环境,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一产业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特色种养等产业,抓龙头带农,科技兴农,基地扶农,市场活农。第二产业要立足县域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升级转型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壮大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让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发展全域旅游、康养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走特色经济之路,形成一县一产业、一镇一特色。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明确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确立以县市所在地为中心,周边建制镇为辐射点的环状城。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