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楚雄州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25-0214001 公文目录:统计分析 发文日期:2025-02-14 主 题 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2025-02-14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楚雄州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年初以来,楚雄州始终坚持“工业强州”不动摇,积极应对部分重点行业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大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和企业增效压力不断加大等多重风险挑战,全力以赴干中求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突破。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降幅较1-11月收窄1个百分点。从33个行业面来看,保持增长的行业占比达45.5%,较1-11月扩大9.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所改善,流动资产增速较1-11月提升1.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降幅较1-11月收窄0.4个百分点。

(二)重点产业贡献突出。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4.2%,拉动增长2.6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2%,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6%,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

(三)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十四五”以来获批新能源装机1305万千瓦,2024年新增并网476万千瓦,新纳规入库企业16户。目前在库39户企业总装机866万千瓦,全年发电112.08亿度,增长70.8%;实现工业总产值52.94亿元,实现增加值38.59亿元,增长23.5%,为全州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主体培育卓有成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24户,年内纳规49户,实现产值31.88亿元,实现增加值10.82亿元,增长2.5倍。其中:采矿业纳规5户,制造业纳规25户,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纳规19户。

(五)重点区域聚链成势。楚雄市重点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州比重为21.5%,实现增加值占全州的比重达51.2%,对全州形成强力支撑。禄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州比重为11.8%,培育形成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新材料(钛金属)、装备制造(数控机床)3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户企业成为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六)园区集聚工业发展成色更足。4个省级以上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州比重达63.8%,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户,增长12.5%,占全州比重达34.3%;大姚、南华、永仁、双柏、姚安、元谋6县进入拟支持设立的省级产业园区名单,获批后将实现县域全覆盖,为下步产业优化集聚提供载体和空间。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支撑仍较单一。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全州有增加值占比超5%的支柱行业4个。其中:烟草制品业占比最高、达27.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紧随其后占比为2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不断做大、占比为10.4%,以硅产业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仍是低迷状态、占比下降到7.9%。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烟草产业多年来对全州工业经济支撑有力,但也仅能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6%。医药制造业发展较早,但中彝医药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化学药、配方药仍处于培育阶段,2024年增加值下降6.3%,占比降至2.1%。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大部分县市的特色产业,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品牌效应不强,2024年增加值下降13.6%,占比降至3.6%。

(三)新兴产业尚未成链。以硅产业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自2021以来异军突起,与烟草产业一并成为工业发展的两大倚重,但2023年末以来遭遇市场寒冬,2024年增加值下降34.6%。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不小进步,但配套政策落实未达预期效果,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还有差距,“源网储”未能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目标要求,独立储能示范项目需进一步释放潜力,新能源配套接网工程和配网建设,以及抽水蓄能、全钒液流储能、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还需加快推进。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规划引领新型工业化布局。立足我州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等比较优势,聚集烟草、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有色金属、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延炼、补链、强链,培育文旅康养、城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规划转化为实际投资、产业业态的能力,着眼于提升产品层次、竞争优势和延伸产业链条,以规划为引领构建体现我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主动发力重点突破引领高质量发展。当前正处于“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实现之年和系列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要深入理解、正确把握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干在实处,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增强制造业发展韧性和活力,为均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以此破解高质量发展问题和瓶颈,助力全州经济发展大局。

(三)凝聚合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资源整合、协同发力,驰而不息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力推动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升级,增强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企业安心扎根、放心发展,为企业破解难题、厚植沃土。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内在潜力,以重商兴企的社会氛围助力企业成长,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