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近年来,南华县立足县域森林资源优势,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楚雄州“一极两区”发展定位,积极探索禁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林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科学合理布局林下经济产业链,着力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资源优势向产能优势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挥出积极作用。2024年上半年林业现价产值10335万元,增长13.9%。
一、全县林下经济状况
(一)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全县野生菌采集基地面积230余万亩,其中实施封山育菌面积200万亩,推广菌山承包经营面积50余万亩,依托“一县一业”野生菌产业示范县创建,建成以松茸、牛肝菌、块菌为主的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17个面积8140亩,以样板示范带动野生菌基地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1.2万吨、交易额达15.513亿元;2024年野生菌上市至8月上旬,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6976.7吨、交易额8.73亿元。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菌加工企业14户,以野生菌交易中心区域为主的经营主体146户、乡镇野生菌收购大户11户。积极研发以野生菌为原料的野生菌酱、菌香剁椒、香菇脆、菌味鲜调味品以及预制菜类产品并已批量生产,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积极推进食用菌种植,2023年,全县培育34户种植主体,在10乡镇种植食用菌7213亩,实现产量2.83万吨、产值4.98亿元;2024年1至7月,全县人工菌种植面积3827.6亩,产量25247吨。
(二)林下采集效益彰显。一是县内森林蔬菜得到较好利用,优势品种有刺头菜、香椿、大麻菜、臭菜、鸡刺根、蕨菜、林花(刺白花、棠梨花、杜鹃花等)等,全县采集面积近10.34万亩,年产量近600吨。二是野生林果得到合理开发,全县拥有华山松面积5.36万亩,年采集华山松子可达486吨,礼舍江沿岸低热河谷区域分布天然滇橄榄面积4万余亩,资源储量2000多吨,年采集量达40多吨,有野生杨梅近3万亩,资源储量800多吨,年采集量20余吨;三是食用笋得到持续利用,全县有甜竹、雷竹近300亩,年产量150吨;四是以桉油为主的林化产业稳定发展,全县有桉树面积7.8万亩,初加工桉油390吨,云南华香源香料有限公司实现加工业产值0.5亿元。
(三)林下中药材有序发展。全县种植中药材6.93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3.1万亩,主要品种有白芨、红花、黄精、天门冬、续断、龙胆草、重楼、当归等。全县5个公司、19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协会,建成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25个,建成100—500亩示范样板24片,1000亩以上示范样板1片;在龙川镇镇境村委会建成1个2500亩规范化林下白芨种植示范基地。
(四)林下养殖初具规模。积极支持和培养一批市场经营主体或大户发展林下养殖业,基本形成林畜、林禽、林蜂(蜂蜜、蜂蛹)养殖模式。2024年上半年,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下大牲畜养殖168户(其中林下养殖企业12户),养殖肉牛4.97万头、肉羊12.85万只、猪1.12万头;林禽养殖户23户,养殖规模近29.88万只(养鸡);林下养蜂346余户,养殖规模1.04万桶(巢);特种养殖2户,养殖鸵鸟100只。
(五)森林景观开发取得突破。依托林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独特等优势,有序开发森林景观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已培育形成咪依噜风情谷AAA级旅游风景区、鹦鹉山生态公园,建成并运营南华德茂庄园、蘑菇小屋、阿呀噜田园农庄、辉露生态农庄,五街镇马缨花谷森林生态旅游投入运营,完成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6个引鸟点建设并开展投食引鸟工作,发展林家乐20家,可实现年收入8200万元。
(六)经济林果稳步发展。一是巩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全县有核桃基地面积120.9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65.4万亩,未挂果面积55.56万亩。2023年,核桃干果产量2.5万吨、产值3.15亿元。培育县内规模以上核桃收购、加工企业22户,合作社(个体户)16户;二是提升发展水果产业,以礼舍江沿岸低热河谷区域为重点,发展柑橘0.24万亩、芒果0.09万亩,立足县城周边乡镇交通区位优势,以游客自由采摘体验为重点,发展软籽石榴、杨梅、柑橘、樱桃、桃子、李子等水果0.51万亩;三是持续提升茶产业,以兔街镇“兔乐之”茶产业为重点,全县有茶园面积2.67万亩,年产毛茶380多吨,可实现产值2600余万元。
(七)林下经济品牌持续推进。在享有“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核桃之乡”等名片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鼓励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创特色品牌,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获得绿色、有机产品认证189项,“南华松茸”“楚雄牛肝菌”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半坡茶厂生产的“云春碧玉”茶在云南省茶业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云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被评为名茶并获得金奖、“银毫”茶被评为优质名茶并获得银奖,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容量不足,发展基础薄弱。一是资源容量不足。全县除食用菌和核桃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外,其余类型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加之受发展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投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林下经济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不稳定。如:野生食用菌受气温、降雨等气候条件和森林植被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2023年县内采集量9231吨,平均亩产仅有4.6公斤,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二是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不高。林下经济普遍存在经营管理粗放,如:核桃、花椒,受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和管理、采收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群众精细化管理积极性受挫,部分花椒已进行品种更替,保存面积逐年大幅减少。三是林下采集资源开发利用较低。森林蔬菜及野生林果开发利用不足,商品化率低,尤其是野生杨梅、橄榄几乎无商家大量收购,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龙头带动不强,价格波动较大。林下经济产业经营模式以一产和二产的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不够完整,拓展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尤其是林下中药材没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企业(合作组织)、大户各寻销路、各吹各打,难于统筹进入外销市场,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投资风险较高。如核桃,2013年市场价格达32元/公斤,之后逐年下跌,2019年以来市场价格仅在10元/公斤左右,严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如重楼,2018年鲜品450元/公斤,目前仅80元/公斤。肉牛市场持续下滑,出栏肉牛由2021年38元/公斤降至目前23元/公斤,降幅近40%,养殖户无钱可赚甚至亏损,面临较大投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优。林下经济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属于弱势产业,社会资本投入不足,招商引资困难较大。项目支撑支持力度减弱,尤其是林下中药材种植、森林康养几乎无项目支撑,以项目引导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显现。同时,林下经济产业整体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紧密,二产缺乏“专精特新”产品,档次不高,冲击高端市场竞争力不强,三产生态旅游发展较慢,以三产促二产带一产链条未充分彰显。
(四)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目前,大多数林下经济产业均沿用传统种养方式,新品种不多,新技术不熟,新工艺不懂,机械化程度不高,既影响产量和质量,又耗费成本。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老龄化、用工报酬等问题,用工需求量紧缺,对新技术推广乏力,难以满足新时代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世界野生菌王国”“南华松茸”等名片和品牌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兔街茶、刺头菜、肉牛等生态产品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品牌,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三、对策建议
(一)发展规模林下经济。一是壮大林业经营主体。以林下经济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认定,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元化产业组织形式,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实施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建设,切实提高林下经济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结合各乡镇发展优势、发展重点和发展潜力,建林菌、林药、林菜、林茶、林果、林畜、林禽和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以样板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林权流转机制。在“三权分置”基础上,加快林地经营权流转,建立林权流转激励机制,健全统一的林权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实行“林地经营权证”制度,规范林地流转程序,引导农户向规范化规模化流转方向发展。鼓励林农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入股,把闲散的林业经营性资源资产集中起来,与社会资本、国有林场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集中连片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资源变资产、林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收益有“三金”(租金、薪金、股金)。
(二)提升林下经济效益。一是稳定供应链。鼓励引进生产加工规模企业与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签订产品订单合同,探索实施“村场合作”,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形成产业联合体,在有效对接市场的同时,促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提升,实现“购销稳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结机制;二是补强产业链。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突出“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的理念,加快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开发森林康养等项目,建成一批以林下经济为重点的林业产业示范乡(镇)、森林人家,鼓励村集体自办或联合经营等方式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平台、众创平台;三是要延长价值链。林下经济产品不能只是“土特产”,要走精细化综合加工道路,深入挖掘林下经济产品的药用价值和食疗功能,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生产营养均衡、养生保健的休闲食品,全方位提升林下经济产品的营养品质、口感品质、安全品质,探索林下经济产品高值化利用。
(三)融合发展森林康养。打造精品路线,充分发挥南华县独特多样的森林资源优势,聘请专业团队全方位、全链条、全地域、全要素规划森林康养产业、精心培育哀牢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中山“千年鸟道”、兔街“兔乐之”古茶园、五街“百菌园”等康养路线,持续增强县内文化旅游健康产业抱团发展能力,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推进森林康养与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行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发森林医养、森林研学、森林旅居、森林运动、森林食疗等类型的新产品,逐步完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提高服务品质,完善旅游标识、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旅游服务体系,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聚力提升森林康养承载能力和服务品质。
(四)打造林下特色品牌。围绕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森林蔬菜等林下产业,积极开展“驰名商标”“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创建和认证工作,逐步将林下特色产业打造成林下经济名牌产品。以举办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兔街古茶文化节、哀牢山“护鸟节”等为契机,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站进行宣传,支持经营主体参与产品鉴评会、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使“世界野生菌王国”“南华松茸”“兔街茶”等已经打响的林下经济品牌成色更足,加快培育“南华古树茶”“南华刺头菜”“南华生态肉牛”“礼舍江沃柑”“五顶山腊鹅”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品牌,不断壮大全县“林下+”经济规模,培育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