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紧扣“工业强州、科技立州、改革活州、开放兴州、旅游旺州、农业稳州”发展战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首战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全力做好稳增长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产稳步增长,内需不断扩大,经济运行逐月向好、持续向优,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经济发展“稳、进、优”,韧性进一步增强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州生产总值(GDP)482.51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4%)、全省(4.3%)0.3、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经济增长走出了“V形”复苏曲线,扭转了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的颓势,韧性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61.33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居全省第8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99.08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居全省第9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22.10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
(二)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特色农业发展加快
春耕春播有序推进,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20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78.54亿元,增长7.1%;林业产值5.57亿元,增长8.0%;畜牧业产值37.37亿元,下降5.8%;渔业产值1.12亿元,增长10.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60亿元,增长5.2%。全州蔬菜产量141.63万吨,同比增长6.6%、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鲜切花、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8%、9.7%和54.7%。
(三)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能源工业支撑有力
坚持把主攻工业作为全州产业转型升级“第一抓手”,积极应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强化政策和服务供给,全力推进工业企业稳生产、提质效,推动铜、钢铁等传统产业升链,钛、铟等优势产业延链,加速释放新能源产业优势,全州工业生产大幅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扭转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实现扭负为正。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增速比1-2月、上年全年分别加快6.8、7.1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3%;制造业增长1.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0%。从三大板块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9.1%,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个百分点,成为全州工业发展的“压舱石”;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非烟非能工业增加值下降0.8%,下拉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从行业面看,全州3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累计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0.6%,较去年全年扩大15.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增长情况看,以绿色硅为代表的计算机、通讯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9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增势向好。全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3月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0%、9.6%、11.7%、25.0%和19.5%,合计拉动规上工业5.9个百分点。
(四)电力生产持续增长,新能源发电增势强劲
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和投产并网,全州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州全社会发电量6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其中:火力发电量1.93亿千瓦时,增长26.2%;水力发电量18.78亿千瓦时,增长15.3%;风力发电量16.13亿千瓦时,下降14.1%,太阳能发电量26.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0%。电力消费方面,全州全社会用电量28.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其中,工业用电量18.61亿千瓦时,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73亿千瓦时,下降1.5%;第二产业用电量19.54亿千瓦时,增长2.3%;第三产业用电量4.37亿千瓦时,下降1.5%。
(五)服务业稳中向好,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服务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向好态势持续显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一季度,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2%。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1%、6.1%、6.1%、4.7%。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开门红”。1-2月份(错月指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重点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41.6%。规上服务业21个行业大类中有11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2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751.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78.5%。
(六)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5+6”重点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坚持产业为要,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战略,全面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五个千亿级产业发展势头强势,六个百亿级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速。初步测算,一季度,楚雄州“5+6”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266.47亿元,占GDP比重为55.2%,比上年同期(可比价计算)增长4.9%。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7%,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5个千亿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61.61亿元,占GDP比重为33.5%,占“5+6”重点产业比重为60.6%;6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04.86亿元,占GDP比重为21.7%。楚雄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0.66亿元,增长10.0%;食用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亿元。
(七)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全州消费市场加速回暖。一季度,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14亿元,同比增长6.2%。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全州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1.12万元,同比增长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02亿元,同比增长5.9%。从消费类型看,全州实现商品零售156.30亿元,同比增长6.0%;餐饮收入27.83亿元,增长7.5%。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3.7%、16.4%、12.2%、13.1%、25.5%;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4%、7.9%、19.5%,比上年全年分别加快39.0、1.0、48.9个百分点;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全州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26亿元,同比增长12.7%。
(八)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强势增长
坚持把投资作为发展主驱动、主引擎,高位推动投资项目工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4%,增速比1-2月、上年全年分别加快12.2、30.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2%。从重点领域看,全州工业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2.6%、14.7%,民间投资下降6.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9.1%、62.8%和53.7%。从11个重点行业看,除农业投资以外的10个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非能源工业投资增长18.0%;能源工业投资增长108.4%;综合交通投资增长20.7%;数字经济业投资增长29.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6%;水利投资增长19.6%;生态环保投资增长91.0%;教育投资增长33.8%;卫生投资增长39.4%;旅游业投资增长28.6%。
(九)财政金融运行稳健,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一季度,全州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1亿元,同比增长4.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69亿元,同比增长5.1%。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州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79.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3%,较1-2月提升4.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16.6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56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2.74亿元,农林水支出18.54亿元,住房保障支出2.64亿元。
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3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01.41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62.85亿元,同比增长10.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59.31亿元,同比增长7.8%。
(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一季度,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0元,同比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8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9元,同比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3,比上年同期(2.40)降低0.07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开年以来,全州发展大局平稳,但经济运行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主要表现为:
(一)工业经济稳增长压力大。硅光伏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一季度以绿色硅为代表的计算机、通讯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9个百分点。2024年1-6月硅光伏产业产值97.3亿,其中隆基57.6亿,。初步预测,今年上半年硅产业预计产值56亿元,缺口41亿,同比下降40%,其中隆基下降39%,对上半年规上工业增速仍然会造成不小的拖累。
(二)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今年年初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在库结转项目仅909个,2月份新增入库项目220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5个,总投资62.34亿元,同比下降21.4%),1-3月全州在库项目1129个,同比减少451个,项目数同比下降28.5%,计划总投资2424.87亿元,同比下降15.4%。投资在库项目支撑不足也直接影响建筑业产值增幅。
(三)批发业、住宿业低位运行。一季度,批零住餐四大传统商贸行业只有零售业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批发业、住宿业、餐饮业均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批发业增长3.3%、住宿业增长2.5%,在全省16州市分别排名13位、14位。
(四)重点县市支撑不足的问题。楚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开年以来持续负增长,一季度末仍未转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州末位。没有发挥出州府城市对全州经济稳增长应有的支撑作用。
三、下步工作建议及措施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正确引导预期。不能因为当前经济运行快速回升向好态势,思想上产生放松懈怠,要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面临的困难压力作充分准备,要站在稳定发展预期的高度,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坚定目标必成意识,狠抓序时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根据一季度完成情况,围绕上半年“双过半”任务,查找薄弱、分析原因、因势施策,切实巩固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力,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种植业支撑、提振畜牧业发展,稳定一产。在抓好粮油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巩固林业快速发展势头,重点要解决畜牧业产能持续下降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养殖户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抓住当前牛价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养殖户补栏,切实提升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三)强化基础支撑、力争工业明显回升,巩固二产
1.全力以赴稳工业。采取有力措施稳住工业经济总盘子,以培育提升10条产业链(群)为方向,以抓项目、强企业为基础,以育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建机制、优服务、抓保障、发展工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继续抓实工业企业的“升规 纳统”培育工作,努力培植支撑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深挖潜力稳投资。当前,一是要重点做好强化新能源工业升规 纳统稳增长的支撑工作。二是要精准分析,梳理项目、企业的潜在增量。加大后续项目储备力度,按照全年目标、缺口倒排投资工作量,加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优质项目的招引力度,为增强投资后劲提供强有力保障。三是加快5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入库准备。
3.推动建筑业发展提质增效。实施系列鼓励支持措施、保障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建筑业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如鼓励本地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对注册地在我州的建筑业企业进行晋级奖励;简化本地企业外出承接业务手续办理,在企业市场拓展、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强化对龙头骨干企业、优秀企业的培养和支持,鼓励本地建筑业企业创优争先,加大培育本地建筑人才队伍等。
(四)巩固第三产业发展基础,强化服务业支撑,助力三产
1.进一步增强重点服务业发展后劲。目前,在二产尚处于恢复期难以形成有力支撑的情况下,必须千方百计拉长重点服务业长板。从今年上半年、三季度和全年看,要继续关注企业业务拓展难、回款难等问题,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性,做好对企业的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回收欠款,促进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2.进一步强化消费对稳增长基础支撑。一是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紧紧扭住消费这个核心因素,以文旅升级为牵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撬动大宗消费,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发展银发经济、首发经济、假日经济,不断挖掘消费潜力。二是对限上重点商贸企业开展排查,针对出现下降较大的四上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三是对年度、月度入库的批零住餐企业开展业务培训,确保颗粒归仓,应统尽统。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