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楚雄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08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9.1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84.03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69.9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5.6:51.5:42.9。总体来看,一季度楚雄市经济运行承压开局、总体平稳。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强州府”经济总量支撑有力。一季度,楚雄市经济总量占全州482.5亿元的33.8%,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拉动全州经济增长1.94个百分点。总量、增长贡献率、拉动持续排全州首位。
二是部分指标增长撬动明显、持续。支撑GDP核算基础指标中8项指标增速居全州前三位。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增长398.1%,直接拉动经济增长3.12个百分点,小行业大拉动作用明显。
三是投资较快增长带动建筑业增长有力。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7%。优化投资结构后,建安投资增长23.7%,带动建筑业专包企业在地总产值增长6.4%,拉动GDP增长0.38个百分点。
四是交通运输业开局良好。州府城市交通、物流区位优势明显改善,推动楚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4%、对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拉动GDP增长0.34个百分点。
五是消费回暖不如预期。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6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同比收窄3个百分点,但环比则扩大了0.4个百分点。
六是财政金融平稳增长。一季度,楚雄市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7亿元、同比增长5.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2.6亿元、同比增长5.7%,贷款余额746.2亿元、同比增长6.7%。
七是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食品、粮食、鲜菜、水产品、蛋、鲜果、居住、生活用品、交通和通信类商品价格小幅下降,但食用油、肉类、衣着、文教、医疗类商品则呈现上涨态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长压力大。一是保存量压力大。一季度,91户在库规上工业企业有49户企业负增长,净减产值12.47亿元、同比下降44.5%;二是新纳规企业严重不足,一季度全市无新达规企业,且在库企业中一季度产值不足千万元占比高达58%;三是非烟非电行业运行依然不景气,产值、增加值分别下降7.1%和2.9%。
(二)商贸行业复苏进度依然缓慢。一季度,批、零、住、餐四行业中批发业降幅高达7.1%,负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虽实现了正增长,但也仅达1.7%、1.6%和0.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
(三)延链补链不足。上下游产业培育缓慢,延链补链有差距。如,滇中有色是辖区内体量最大的工业企业,但其主要产品为阳极铜,属于粗铜加工,绿色铜产业链缺乏深加工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农业种养加储销“一条龙”全产业链尚未形成。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千方百计筑牢经济增长“压舱石”。一是正确应对重点产业市场调整期,继续做活培强光伏产业,帮助晶科早日实现复产提质、宇泽做强做优。二是加快构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助推远景提高智能叶片生产规模,推动中广核风电制造基地落户,力争天然气发电项目和“驭风行动”分散式风电项目年内开工。三是全面提升绿色铜产业,争取在上半年内对经济增长形成有效拉动。四是加快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持续发力促三产,确保“引擎”动力不减。一是持续深挖潜力,坚持长期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力度,继续以“消费”促“生产”,持续推动经济良性循环。二是久久为功,培强经济增长“引擎”,持续落实好惠企纾困一系列政策,加大商贸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确保经济增长“引擎”动力不减。三是力推争资与招商,强化“造血”保增长,持续落实好工贸分离、产销分离、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工贸分离、产销分离等工作常态化推进,市场“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支撑有保障。
(三)力推产业转型升级,做活延链补链。一是巩固提升建筑产业。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更新提质,着力提升建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着手推动建材行业结构转型,持续推动传统建筑业更新迭代、提质增效。二是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产业。持续优化业态布局,推动整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是巩固提升商贸物流业。加快省级物流枢纽建设,争取建设全国、全省一流高效率、高标准物流园区。四是千方百计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努力做实农业产业种养加储销“一条龙”延链补链工作。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