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市工作

七十五载铸辉煌 仁山仁城谱新篇—建国75周年永仁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0-09    作者:    点击:[]次




建国75年来,永仁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永远当仁不让”和“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永仁精神,团结一心、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克难奋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铆足干劲谋发展,经济发展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长足进步,铸造出辉煌成就,谱写了恢弘华章。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国初期,永仁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百万级”,195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万元;历经15年发展,到196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3万元,突破“千万级”;历经26年发展,到199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突破“亿元级”;历经16年发展,到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8亿,突破“十亿级”;至2023年末,永仁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1.47亿元,是1952年的2580倍,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从经济结构来看,1952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98.2%、1.1%、0.7%,第一产业占比极高,几乎无实质性的第二、三产业,典型的“一二三”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神州大地春风遍野、生机勃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至1993年,永仁县经济总量突破“亿元级”,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较大优化,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9.3%、26.1%、34.6%,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实现了“一三二”的结构。至2007年,产业结构调整为36.6%:25%:38.4%,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呈现“三一二”结构。至2016年,永仁县经济结构优化为26.3%:27.7%:46.1%,首次实现了“三二一”最优结构,服务业比重大幅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1952年,永仁县粮食产量39300吨,油料产量2吨,蔬菜产量2953吨,水果产量127吨,大牲畜年末存栏34900头,生猪年末存栏25000头,全年肉类总产量344吨,烤烟产量9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68万元。

2023年与1952年相比,粮食产量66038吨,增长0.7倍;油料产量3555吨,增长1776.5倍;蔬菜产量46428吨,增长14.7倍;水果产量155718吨,增长1225.1倍;大牲畜年末存栏48440头,增长0.4倍;生猪年末存栏117467头,增长3.7倍;全年肉类总产量22374吨,增长64倍;烤烟产量4766吨,增长528.6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25942万元,增长884.7倍。

农业基础发展动能不断增强,高原特色农业步入品牌化发展通道。至2023年末,全县建成中型水库2件,总库容5580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5件,总库容3295.69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18件,总库容3229.91万立方米;小坝塘414座;窖池18271座;泵站182处;机电井471眼;全年实现耕地灌溉面积9.14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4.01万千瓦,当年实际农机作业面积26707公顷,大中型拖拉机(混合)582台,小型拖拉机610台。建成高标准农田13.92万亩;林果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53.6万亩;创建林果产业品牌示范园17个1489亩;建立草莓、冬枣示范基地3个;建成蓝莓基地4000亩。农业企业达1179户(其中:龙头企业4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06户。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数量达105个;415户经营主体进入国家农产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6个产品获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认定。

三、工业实力大幅增强,绿色底蕴不断显现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县工业几乎一片空白。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8万元,按当年全县总人口计算,人均工业总产值仅为0.8元。195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0万元。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万”关口,实现1340万元。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18亿元。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十亿”级,实现10.01亿元。至2023年末,全县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7.39亿元,是1952年的34243倍。

“十一五”期间,工业行业门类较齐全,采矿业主要以铜矿为主,制造业主要有水泥、低铬合金、生铁、铸钢件、饮料酒等,电力主要以水电为主。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永仁县工业的高速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28.4%。十八大以来,永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工业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优化,取缔了采矿业,逐步淘汰了传统、高耗能的制造企业,转而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环保的光伏产业。

至2023年末,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82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3.2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6.5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3.6%。全县已建成94.3万千瓦装机光伏,电力行业已成永仁县工业的主导产业。

四、建设领域有序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952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万元,处在“万元级”;196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万元,实现“百万级”;1994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0万元,实现“千万级”;2002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实现“亿元级”;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89亿元,突破“十亿级”。“十一五”以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6年至2020年15年间,年均增速达28.6%。2021年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年均增速12.6%。

建筑业平稳增长。2023年末,全县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5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63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14亿元,占GDP比重15.6%。

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县房地产开发始于1995年,房地产业从单位集资建房到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从住宅楼到商住楼,再到生活小区、商业综合体开发,不断走向成熟,带动了城镇建设与更新改造,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到2023年,全县累计建设商品住房7049套81.93万平方米。

随着建设领域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引擎作用大为彰显,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道路建设、城乡面貌等极大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五、消费市场繁荣兴旺,经济活力不断提升

75年来,永仁县消费市场日趋改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模式逐渐升级,居民购买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突破、屡创新高,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2023年,永仁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6亿元,是1952年的1487.9倍,是1980年的161.1倍,是2005年的16.3倍,较2020年增长41.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增14.48亿元。实现商贸业增加值8.43亿元,占GDP比重11.8%,其中:实现批发业增加值3.36亿元、实现零售业增加值3.23亿元、实现住宿业增加值0.39亿元、实现餐饮业增加值1.46亿元。年末在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户,商贸领域增长动能不断夯实。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23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3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所,小学16所,幼儿园13所;年末全县专任教师1007人,是1950年的4.1倍;年末全县在校学生1.31万人,比1950年增长43%。年末基础教育学校占地面积45662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6098平方米、图书374271册,比建国初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23年末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99个,是1952年的99倍,其中:医院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105人,是1952年的78.9倍,其中:医院628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0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7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71张,是1952年的9.1倍,其中:医院58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3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张。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855524人次,其中:医院386115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6456人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2953人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服务26304人次,其中:医院23121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23人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60人次。全县医保定点医疗机构82个,其中:二级医院3个,一级医院12个,未定级机构67个。医保定点零售药店39个。

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23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16万人,是1988年的47.4倍;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89万人,是2000年的16倍;全县参加失业保险0.57万人,是1998年的3.4倍。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23年末,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93元。按常住地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9元,是2004年的9.7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64元,是2004年的5.3倍。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689元。人均GDP74757元,是1952年的1738.5倍。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75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拼搏进取,永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许多期盼和梦想逐一变为了现实。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永仁将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中国阳光城、云南北大门、绿色生态县、彝族赛装源”的资源和特色优势,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一条:风雨兼程七十五载,赓续前行再奏华章—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元谋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下一条:大姚县人民为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礼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