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市工作

铸就辉煌七十五载 翻天覆地换新颜—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0-08    作者:    点击:[]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牟定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难以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牟定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一、从贫困落后到富民强县,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75年来,牟定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为富民强县提供了坚实的的经济基础。

(一)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攀上新台阶。新中国诞生时,牟定县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663万元,人均GDP仅为62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3900万元,人均GDP增加到221元。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高速发展,1988年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分别突破1亿元和600元,2006年分别突破10亿元和5000元大关,2012年突破20亿元达到27.13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元达到13492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县经济总量每二年跨越一大台阶,2014、2016、2018年、2020年、2022年分别突破30亿、40亿、50亿元、70亿元、100亿大关,2023年达到102.7亿元,人均GDP达到70477元。县域经济实力攀上新台阶。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548倍,年均增长10.9%。其中,1978—2023年增长262倍,年均增长13.2%;2012―2023年增长2.78倍,年均增长14.2%。

(二)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建国初期,牟定县财政十分困难。195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为7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仅为7元;1978年分别增加到283万元和16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89年全县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000万元和50元;1995年分别突破3000万元和100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10年首次分别突破1亿元和500元大关;2012年分别突破2亿元和1000元,达到2.42亿元和1145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分别突破4亿元和2000元,达到4.29亿元和2018元;2023年达到4.78亿元和3277元。2023年全县财政收入比1952年增长662.4倍,年均增长9.6%,其中:1978—2023年增长167.8倍,年均增长12.1%。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牟定县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建国初期,全县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显著,农产品单一且产量低。上世纪60—70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全县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比1949年前发生了跨越式改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油料、水果、肉类、禽蛋产量分别由1952年的3.49万吨、31吨、284吨、806吨、2吨增加到2023年的11.03万吨、14626吨、35169吨、2.51万吨、796吨,分别增长2.16倍、470.8倍、122.8倍、30.1倍、397倍,年均分别增长1.6%、9%、7%、4.9%、8.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607万元上升到2023年的37.4亿元、增长615倍、年均增长9.46%。水产养殖从无到有,从单一产品到多种产品,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1978年前全县水产养殖还是空白,至2023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迅速发展到2455吨,比1978年的4.4吨增长557倍、年均增长9.3%。农业机械从无到有,从个别到普及,农业生产由人畜耕作到机械耕作。2023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88万千瓦,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53.1千瓦。1952年全县仅有水库坝塘40件,2023年全县已建成中型水库3件,总库容3585.7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4件,总库容2267.0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95件,总库容2283.38万立方米。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20.1万亩,有力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业体系逐步健全,兴工强县成就辉煌。建国之初,牟定县工业十分单一,只有传统的砖瓦、土陶器烧制及铁铜器、部分食品等简单加工业,大量工业品依赖外部供给。新中国成立后,拉开了工业化的大幕,上世纪50—70年代国家在牟定建成了中央属中型企业—云南牟定铜矿,县五金厂、农机修造厂等,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宝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县域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建成了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化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门类多、体系全、科技强、产出高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风能、光伏发电为主体的新能源工业高速增长,全县工业向更优更强方向迈进,202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3.41亿元,比1952年的139万元增长964倍,年均增长10.1%,有力地支撑推动了全县经济增长和富民强县进程。

(三)服务业蓬勃发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能力不断提高。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牟定县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202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4.69亿元,分别比1952年的115万元、1978年的497万元、2012的10.53亿元、增长3015倍、697倍、2.43倍,年均分别增长11.9%、15.7%、13.1%。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依赖单一产业为主优化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建国初期,全县农业比重高,工业和服

务业薄弱。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8.3%、14%、17.7%。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升。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67.9%、19.4%和12.7%。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1%、30.3%、39.6%。二、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2023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2.6%、43.6%和33.8%,二、三产业比重分别超过第一产业,标志着全县进入了现代化生产力方式。

三、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设施实现新飞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县交通邮电业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巩固,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交通运输生巨变,从原始落后到公路汽车网络化。建国初期,全县交通十分原始落后。1952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0公里,主要运输方式为人挑马驮。建国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线路长度随现代化建设成倍增长,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83.5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606公里,国道45公里,省道74.795公里,县道364.873公里,乡道283.036公里,村道1153.256公里;等级公路1050.91公里,元双二级公路境内段72公里,楚大高速公路境内段52.078公里,楚姚高速公路境内段10.528公里。不仅运输大通道贯通,而且率先在全州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2023年末全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07.39万吨,货物周转量25333.31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42%、12.42%;完成客运量188.52万人,客运周转量15081.6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5.3%。

(二)邮电通信水平质飞跃,现代信息通信体系日新月异。建国初期,全县邮政通信水平十分原始落后,1952年全县仅有5部固定电话。建国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固定电话大有进入历史搏物馆,移动电话全面取而代之之势。202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5701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44489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9020户,普及率达90.9%。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

(三)从缺能县到产能县,能源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

2010年以前牟定县都不产能源,电力、油气、煤炭等基础性能源全部靠外部供给,能源供给十分紧缺,严重制约全县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入2010年后,牟定建成了以中广核风能发电为主体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彻底甩掉了牟定县不产能源,能源供给严重短缺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牟定县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县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58.8MW,发电量7.96亿千瓦时,比2012年的1.09亿千瓦时增长6.3倍、年均增长19.8%。

四、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县区域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貌换新颜。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型特色城镇建设多姿多彩。建国初期,全县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1%。197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6.3%。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末,全县城镇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分别为4.81万人、23.31%,分别比1978年末的1.1万人、6.1%增加3.71万人、上升17.21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施,农民市民化程度不断提高。2023年末,全县城镇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分别达6.57万人、45.37%,分别比2012年末的5.43万人、27.69%增加1.14万人、提高17.68个百分点。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小城镇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城镇数量由1个发展到4个,且4个城镇各具产业、文化特色。

(二)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国初期,全县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随着人口较快增长,农民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农村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明显改善,全县所有自然村均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3年,全县7乡镇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除共和镇外的六乡镇集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89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100%。

(三)区域联动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牟定和全国一样,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为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结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农民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在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又反哺和提升了农村生产力,形成城乡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2012年末,全县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末的1.1万人增加到5.43万人,城乡人口比例由6.2:93.8改善到27.69:72.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7元增加到479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3.91改善到1:3.89。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均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2023年末,全县城镇常住人口又比2012年末增加1.14万人,达6.57万人,城乡人口比例改善到45.37:54.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133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3.91改善到1:2.88。

五、从落后到普及驱动,科教兴县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牟定县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国初期,全县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30%左右,全县70%以上人口是文盲。上世纪50—70年代,全县重视发展基础教育。1978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9%;1982年,文盲率降至39.1%。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不断完善,职业教育逐步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1996年全县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教育事业更加全面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23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82所,其中:中职学校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19所,幼儿园54所(民办幼儿园8所)。在职在编教职工1557人,在校学生17014人。学龄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96.01%,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7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83%。

六、从发展滞后到全面进步,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县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设施逐步健全,环境保护日益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县域软实力明显增强。建国初期,全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落后,基本没有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少有广播、图书、报纸等。上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体育事业在曲折中发展,但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体系逐步建立,体育、文化事业及大众健康活动蓬勃发展,人民体质不断增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2023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地单位205家,体育场地共788个,场地总面积37.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一级图书馆1个,一级文化馆1个,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89个,村(组)文化活动室539个。现有化佛山、彝和园、茅州古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2023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6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8亿元。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016万元,同比增长10.3%,占GDP的比重达0.98%。文化服务更多元,牟定左脚舞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牟定县选送的《弹起弦子跳脚来》获云南省2023年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化广场舞大赛“最有创意广场舞”奖;牟定彝和园被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园区”;腐乳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一批非遗工坊。

(二)医疗卫生长足进步,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建国初期,牟定县和全国一样,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医院集中在县城。上世纪50—70年代,经过努力,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5个,床位数381张,卫生技术人员441人,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8个,其中县级卫生健康单位5家,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90个,民营医院1个,个体诊所32个。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单位实有在职在编人员544人,有执业(助理)医师472名,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达3.15人;有执业护士675人,每千人拥有执业护士4.51人,医护比达1:1.43。有编制床位1029张,实际开放床位975张,每千人床位数达6.52张。

(三)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生态文明建设硕果辉煌。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出成效。牟定和全国一样,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把牟定建设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与生态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牟定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县有自然保护区3个(分别是:化佛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三峰山州级保护区牟定片区),其中化佛山为国家3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面积约29486.67公顷(44.23万亩)。2023年全县森林面积8.83万公顷(132.45万亩),森林覆盖率60.93%,人均有林地7.15亩。全县有湿地保护区面积0.164万公顷(2.46万亩),湿地保护率达71.13%。

七、从难以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人民生活质飞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牟定县始终坚持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人民生活从难以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基本建成全面小康。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显著改善。就业是民生之本。1952年末,全县城乡就业人员6.59万人,占总人口的61.8%,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仅有0.38万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仅有0.35万人、0.3万人。上世纪50—70年代,通过积极发展经济,全县就业状况逐步改善。1978年末,全县就业人员达到7.2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0.4万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0.16万人、0.33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全县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二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形势积极向好。2013—202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连续10年超过1500人。2023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共有农村劳动力11.47万人,期末实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75万人,省外转移就业2.13万人。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牟定县始终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23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2元,其中:城镇居民46757元、农村居民16220元,分别比1952年的20.7元、168元、16元增长1256倍、277倍、1012倍;年均分别增长10.6%、8.3%、10.2%;比1978年的90.6元、301元、77元增长286倍、154倍、210倍;年均增长13.4%、11.8%、12.6%;比2012年的8872元、19060元、4799元增长1.93倍、1.45%、2.38倍,年均分别增长11.4%、9.4%、13%。2023年全县住户人均存款余额34728元,人均有粮549.1公斤,人均有肉124.8公斤,人均有禽蛋3.96公斤。粮、油、肉、渔、蛋、果、菜等食品极大丰富,膳食结构和质量极大改善。住房条件由改革开放前的土木保居型提高到如今的砖钢混结构加装饰享受型;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家用轿车、家庭电脑、智能手机从闻所未闻到进入寻常百姓家,全县机动车保有量达53729辆。

(三)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牟定和全国一样,建国初期,社会保障尚属空白。上世纪50—70年代,开始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023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8.1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9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36万人。全年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3.24亿元、救助资金4546.82万元。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6.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亿元的82.1%。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5年披荆斩棘,75年风雨兼程,全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牟定县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奏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旋律,再创牟定发展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作新贡献!

上一条:九府通衢沧桑巨变—建国75周年南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下一条:沧桑巨变七十五载 砥砺奋进铸就辉煌—双柏县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关闭